跳转到正文内容
不支持Flash

贵州春节送礼调查:多数受访者认为负担重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1年02月22日13:59  中国广播网

  中广网贵阳2月22日消息 (记者孟海 贵州台记者周香馨)新春佳节,走亲戚看朋友,很多人家里都会购买或收到不少年货礼品。逢年过节,礼尚往来,本来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,然而价格越来越贵、积压越来越多的礼品让人们不禁开始望“礼”兴叹。

  春节过后,有网友在网上晒出这样一份账单:“小两口给双方父母各2000元,给亲戚家的孩子1200元,给爷爷500元,准备年货花费2000元,往返路费1500元……”这份总计9200元的账单具有一定代表性,一些在外地打工的白领表示没有一万元的预算,难过年关。面对节日的巨大开支,继“房奴”、“卡奴”之后,很多人又成为新一代的“节奴”。市民杨先生。

  “今年春节花了大概就是六、七千块钱吧,今年还节省了一点,前几年我还花得多一点,差不多万把块呢。民俗民风都是这样嘛,承受不了,但是不送不行啊,人家都送的呢。”

  针对过年送礼的问题,最近记者随机对30位市民进行了调查。

  记者:“今年过年有没有去拜年送礼啊这些?”

  市民:“有,这个肯定都有嘛。”“是必须的啊。”

  记者:“大概花了多少钱?”

  市民:“一千多吧。”“三千多。”“哎哟,三、四千吧。”

  记者:“这个金额您能承受吗?”

  市民:“一、两千块钱应该还可以。”“五千以内吧。”“没办法,为了人情世故啊,不得不去应酬。”

  记者:“您送的对象是长辈、领导还是朋友?”

  市民:“长辈啊。”“领导、长辈吧。”“亲戚朋友啊这些都送。”

  记者:“送的是什么礼品呢?”

  市民:“水果这一类的,还有保健品。”“烟啊、酒啊、水果啊,还有糖啊这些。”“补品、吃的礼品盒啊、钱啊都送的嘛。”

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有超过九成的市民表示,春节的礼尚往来免不了,其中有八成的人都给长辈或亲戚朋友送礼了,有四成以上的给上级或客户送礼了。大多数市民节日送礼仍然以传统的食品糖果、保健品以及烟酒等为主。在贵阳市沃尔玛、华联和星力百货等几家大型超市,很多包装精美的礼盒商品都摆在货架上显眼的位置,吸引了很多消费者选购。星力百货超市负责人许沅告诉记者,今年春节期间礼盒装食品、保健品和烟酒茶类的商品销售量比平时增长了近十倍,销售金额也增长了约八倍。

  “传统的腌腊制品走得是非常好的,像黔五福啦、贵州龙啦;酒类礼盒主要是茅台系列、习酒,从价位上来说,250(元)到600(元)之间的中高档的;在烟这一块,从年前开始就已经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况了,所有价位的烟基本上都走得很好,只要有货,就不愁没销路。”

  如今,对节日祭祀、祈福的意义逐渐变淡,更多的人所注重的是现实和功利的内容。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,面对金额越来越大的消费、交际让很多人饱受压力。过节,到底过的是“节日”还是“劫难”?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、贵州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王良范提出,当今社会“礼”正在变质。

  “春节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节日,它的产生是和农业社会季节的交替有关,当它成为一个节日以后它本身(就)成为一个很大的民俗,春节实际上是从祭灶、扫除、除夕然后直到大年过完为止,这当中穿插了很多的仪式。今天这个社会当中,传统的礼仪性质的活动来表达‘礼’的这种方式在式微,现代人完全从功利的目的来获得送礼之后另外的诉求。

  作为礼仪之邦,春节送礼是中国人的一种礼节,平时或许可以不联系不问候,但在春节如果给亲朋好友送上一份礼物,里面的心意就会让彼此都觉得温暖,有利于沟通和增进彼此的感情。过去人们更看重“送”的情意,一根鸿毛或是一束茅草等都是“礼”,然而现在人们却越来越看重“礼”的分量和价值。于是,不论是送礼的人还是收礼的人都在感叹过年越来越“累”,对“礼”和“节”本身的内涵却越来越淡忘了。记者在调查时向市民询问春节的来历和相关的传统习俗时,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只知道春节要吃年夜饭和放鞭炮,对其它的都不知道。

  记者:“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?”

  市民:“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子过,但是也没有谁去问过春节寓意着什么或是怎样的。”“好像是……听过,忘记了。”

  记者:“春节的习俗您知道有哪些吗?”

  市民:“什么小孩子都穿新衣服啊,然后就是吃好一点啦就是这样子嘛。”“就是年夜饭吧、放鞭炮吧,差不多就是这些吧。哎呀,这个节过多了也没什么意思,主要是小孩放鞭炮玩一下吧,我们就是家里人聚在一起打麻将。”

  当“礼”和利益挂钩之后,就变成了一种考验,送礼的方式、送礼的名目,送礼的轻重,都在考验着人们的智商和财力,“礼”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。市民孙大爷和孙奶奶的儿女和亲友过年给他们买了几箱牛奶和水果,平时就只有两老在家,望着这成箱的牛奶、水果,两老可发了愁。

  孙奶奶:“一箱一箱的牛奶,起码还剩四箱,我们一天才喝两瓶。”

  孙大爷:“水果,包装的、盒装的(很)容易烂啊……”

  孙奶奶:“水果箱那里面有假的,有的是装的厚纸壳啊那些,盒装的水果还有的是烂的那些。”

  和孙大爷家一样,很多人家里过年收到的礼品渐渐地积压下来,如何处理这些礼品也成了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。于是,一种专门回收礼品的行业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了。不过,这些回收礼品的店面都没有开在商业繁华的地段,而是“躲”在一些临街的小路上。记者在贵阳市逛了半天,终于找到了一家打着“贵州礼品烟酒收购店”旗号的小门面。

  记者:“像这个茅台怎么收啊?”

  老板:“(茅台在)年前基本上卖的是一千二、三(百元一瓶),现在茅台酒专卖店才九百五十九(元),我们收只能收到八百(元),因为我们中间卖给人家是低于批发价。”

  记者:“那其它的酒呢,比如说……”

  老板:“其它的有什么酒嘛?

  记者:“嗯,习酒啊、五粮液啊这些收不收呢?”

  老板:“五粮液在贵阳很难卖,我们收得便宜,你们卖不划算,金质习酒要一点。我们收的主要是高档一点的,像低档次的我们还不好卖。”

  记者:“那烟拿过来你也收吗?”

  老板:“收,只要是真的就可以。像软中华,公司开价是550(元一条),我们收也就500(元),中间就吃那几十块钱差价而已。熊猫,公司开价是720(元),我们收就650(元)。烟只要是十块钱(一包)以上的基本上都可以,我们都销得掉。主要是烟和茅台酒,然后就是冬虫夏草这三样东西,其它的我们没有销路。”

 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,也是送礼最频繁的时候,不论是工作关系还是亲朋关系,都要趁此机会“意思一下”。如今,礼品包装越来越精美,价格越来越昂贵,一些人把过节看成是过“劫难”,而另一些人却把过节当成了“收获”。本来是表达美好祝福的送礼行为,但功利化色彩愈加浓厚,使礼尚往来的传统也在日益变味。很多人表示出无奈,同时也希望能改进现在这种“礼尚往来”的方式。如何传承节日礼俗的传统,王良范教授认为,在现在商业化社会中,需要“创造”新的有内容的文化形式来填充节日礼俗,在年轻人当中应宣扬“礼轻情意重”,在社区应“激活”文化性的节日礼俗活动。

  “现在年轻人如果知道‘礼’的含义主要是一种象征的话,那么就不要太介意我送的这个‘礼’含金量有多少,应该是‘含意量’、‘含情量’有多少,我亲手做的一个东西,我送一支你需要的钢笔或者一副耳机,那都是‘礼’,没有必要就送很贵重的那些东西。在社区把文化性的春节‘激活’起来,恢复传统社会当中的礼俗活动,这样会增加我们对节日的感知,同时通过这种活动我们也会获得文化的一种认同。”
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1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